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实践

服务基层躬身实践 脚踏实地青春建功——我校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8-03-05 浏览次数:0

2017年的夏天,有连续多日的高温预警,有持续不断的暴雨倾盆,然而数以万计的师大学子并没有在家享受安逸和舒适,而是用镜头和纸笔记录国情和社会,用知识和才情服务基层和民生,不但胸怀“中国梦”,而且心系“乡土情”;不仅苦读“圣贤书”,更能放眼“天下事”;走一线、下基层,收获了比酷暑骄阳还要热烈的青春故事……

2017年7月至9月,我校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以“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为实践主题,以校院集中组队与分散回乡实践相结合为实践方式,共组建了35支校级重点集中实践队,286支院级集中实践队以及863支同乡实践队,14966名师生参与其中,广泛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扶贫志愿服务活动、创业实习见习活动、社会调查活动、“智慧乡村”建设活动等。共有840支实践队在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官方网站完成网络报备,团队数量在全国1563所高校中位列第二,在省内62所高校中位列第一。新华网等30多家媒体对我校师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情况进行了近百次宣传报道。

坚定理想信念,拓展思政课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知”与“行”的互动,是解决当今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将主题实践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拓展思想政治课堂是我校2017年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之一,多支校级重点实践队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深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百乡千村万里行”实践队在已有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再拓展,组织了500多名学生深入基层,从“寻访基层党员”、“探索美丽乡村”、等四个方面展开调研,调查范围覆盖458个农村,采访6472人,拍摄照片2657张,文字材料2972篇。倾听收集基层党员的肺腑之言,让实践队员们对党组织的认识更加深刻。

校团委组织的“纪念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70周年——寻访旧址调研队”,在暑假中组织数十名实践队员多次深入到西柏坡区域内的多所村庄探寻中央机关及部委旧址遗迹,通过收集和整理口头史料,拓宽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史料来源,填补此历史时期微观细节文字记载的空白,印证现有文献资料的可靠性,形成了14万字的文集,并集结成册,立体式地再现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峥嵘岁月。在实践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融入历史情境,感受历史变迁,参与历史抒写,经历了一次生动愉悦的党史教育和震撼心灵的爱国主义洗礼。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走革命圣地,传承红色文脉”实践队立足学科优势,高举红色旗帜,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历时一个月在西柏坡开展了以义务讲解、口述史调研、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

软件学院“青年话赶考”实践队在西柏坡、白洋淀、北京香山等地重温红色历史,重走胜利之路,表达对英雄业绩的无限崇敬。新闻传播学院红色文化圣地调查传播队采用新媒体模式对红色革命文化进行发掘与传播,在沧州马本斋、保定冉庄纪念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承德丰宁县烈士陵园、衡水台城村纪念馆等地实地考察和采访。文学院红色印记实践队在寒假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发展,遴选11所红色文化遗址,分成11支小分队进行实地调研,弘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校青协“记录红色故事”实践队,在传统“懂老敬老”志愿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与创新。以老党员和老红军为主要调研服务对象,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通过为老人撰写回忆录的方式将爱国爱党教育延伸到暑期实践课堂。

立足专业实践,观察国情社情。将专业学习与实习实践相结合,改变以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分离的状况,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是学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主旨。今年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们,注重从城镇化建设、三农问题、脱贫攻坚等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选取细致切入点作为调查主题,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形成调研成果,在深入观察和调研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我国、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新成就。

教师教育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商学院、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旅游系的17名教师、110名学生组成联合实践队,发挥专业特长,在京杭大运河河北段沿岸6个县市,围绕教育现状、历史文化、经济、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交通变革中的城镇带功能演化、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调研,形成60余万字的综合调研报告,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职业技术—中燃工学院“互联网+推动智慧乡村建设”实践队在保定市安新县寨里乡西马村以国家“互联网+”战略和我省“智慧乡村”发展战略为依据,对当地群众进行了“乡镇信息化与互联网+”知识普及,同时依托工科专业特色,为群众进行家电义务维修服务。共走访群众80余户,发放宣传资料300多份,培训村民200多人次,维修好的家用电器达1285件,撰写调研报告万余字。

为秦皇岛武警消防支队消防官兵做心理疏导是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传统项目,迄今已经开展了七年,深入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宽。软件学院智慧乡村实践队的师生们来到衡水市冀州区岳良村,针对新农村旅游产业转型建设中的互联网思维进行调研。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景村共建实践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以“景区开发建设中的景村共建问题及对策研究”为题的实践项目,分别选择了易水湖、清西陵等7个区域调研,为我省发展全域旅游、全面推进景村共建献计献策。生命科学学院“访菌乡助菌乡”实践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持续第七年赶赴承德平泉食用菌养殖基地,带去最新的养殖技术。商学院张家口农村电商调研队发放调查问卷1350份,调研当地农村电商发展状况,并立足专业特色制定帮扶方向,为村民们带去切实可见的好处。信息技术学院组建“智慧城市”新力量实践队,以石家庄为例对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泊车进行调研。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绿色方舟环保协会成员组成的赵县社会调查实践队来到赵县赵州镇农村开展环保科普实地调研。外国语学院冬傲崇礼实践队围绕“外语助力冬奥会”在张家口崇礼区开展了专业实践活动。在深泽县杜社村,美术与设计学院实践队发挥专业特长进行墙体彩绘,助力“特色小镇”文化建设。历史文化学院与河北省体育局和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合作,成立河北省残奥冠军口述史调查队,综合运用历史专业知识,通过多名奥运冠军的独特回忆,补充文献档案中残奥会资料不健全单一的空缺。与此同时,旅游学院、附属民族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体育学院的师生们也都组建实践队,立足专业特色开展实践活动。

教育关爱服务,情暖基层乡村。我校作为引领河北基础教育的重点师范院校,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特色,到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贫困地区,协助当地教育部门开展教育培训、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教育关爱活动,帮助当地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张家口宣化区水泉小学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挂牌实践基地,两年来化学学院师生先后4次来到这里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7月9日—18日,化学学院“筑梦晨曦”实践队再次在水泉小学开展了“暑假去哪儿”夏令营等教育帮扶活动,实施“教育帮扶责任田”制度,建立线上长期联系,帮助当地小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卓有成效的实践效果经过的时间验证,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组成“韶华·驻孟”社会实践队深入孟家头村开展了为期十天的爱心义务教育,开展了 “我与国旗合个影”等一系列特色课程帮助当地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文学院立足专业特色,以“魅力国学,传承文明”为主题在平山和宁晋开展了系列以国学教育为重心的实践活动,为传统文化传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汇华学院外语学部扶贫志愿服务小分队在承德隆化汤头沟镇中学开展的支教活动,以“感受外语风情,尽享外文毓秀”为主题,“奥赛罗”的英语话剧汇演、“Lemon tree”歌舞表演等特色课程给当地的孩子们带去了快乐学习的理念。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崞村镇志愿服务实践队赴张家口市辛家庄村开展扶贫志愿服务,以教育实践助力贫困地区农村发展。“晏阳初”三农学社的60余名师生分为三个小队分赴正定南楼村、井陉县三峪村、顺平县康关村开展义务支教活动,这是他们自社团成立以来,连续第16年为山区的孩子们教授课程。校学生会组成“刘晓冰特殊教育实践队”,通过实践活动改变和影像问题儿童与青少年的行为习惯与心理建构,使其更好地适应家庭与社会生活。与此同时,外国语学院育蕾宣乡实践队、音乐学院石亭助教志愿服务队、职业技术—中燃工学院赴河泉村支教服务队的师生们也都奔赴基层进行义务支教,为基层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按需设项协同发展,统筹规划多方共赢。广泛、深入的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一直是我校坚持实践育人的优良传统。从1986年至今,我校集中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已经31个年头。然如何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更好的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使社会实践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呢?学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提早筹划,精心设计,通过“四个结合”的统筹部署,让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看法,从“我该去”逐渐转变为“我要去”,让社会实践真正“实”起来。

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覆盖率。为了进一步落实“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筹备工作中,校团委启动了“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立项申报,并联合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通过方案研讨、申报答辩、综合评议等方式,评选出35支校级重点实践团队,在相对固定的实践区域集中开展活动。同时,鼓励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师生交叉组队。支持学生按生源地域组成院级同乡实践队,创造条件安排学生分散实践。实践结束后,共回收14966份暑期社会实践登记表。重点突出,灵活高效的组队方式广布实践声音,扩大实践效果,突出了活动实效。

短期实践与长期发展相结合,完善实践育人体系。为了更好的将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所学相结合,每支重点队均配备1名专业教师随队指导,各实践小分队根据调研掌握的资料,撰写综合调研报告、案例分析调研报告或建言献策调研报告、规划方案、课题成果等。回到学校后,实践队师生对这些来自基层的初期调研成果继续研究完善,与校团委开展的“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挑战杯”、“创青春”系列创新创业赛事等活动实现对接,实现了暑期实践成果的深化提升。实践前的选题立项,实践中的走访调研,实践后的总结提炼,校团委积极构建项目调研、理论宣讲、志愿服务、赛事参与四位一体的实践体系,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省情特色、适应实际的理论实践创新。

个人成长与服务基层相结合,形成多方受益的实践效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共建成25个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并于2016年举行了集中挂牌仪式。得益于此,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生命科学学院在承德平泉县、化学与材料科学学学院、商学院在宣化水泉村、教育学院在秦皇岛边防支队、旅游学院在青龙花果山村等实践活动都是在持续多年结对帮扶的基础上进行再拓展、再提升的。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在张家口崞村镇组成的跨专业联合实践队,两年来精准扶贫实践效果显著,受到了张家口市副市长燕旺林等领导的亲切慰问与鼓励。我校师生的实践步伐遍布全省11个地市,在实践中,此类长期帮扶的案例还有很多。在实践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下,不再是学生为寻找实践基地而发愁犯难,而是地方主动找上门来对接。形成了“学生了解基层——教师发现研究方向——学院与地方对接智力服务——课题成果反哺地方”的良性循环。

校内外多种媒体资源深度融合,提升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在校内,校团委建立新闻报送机制和实践信息员联络机制,开设了“社会实践宣传报道”QQ群,及时跟进各项目的开展情况。全程利用多种媒介全面做好社会实践的宣传工作,定制开发微直播、微足迹、微话题等多个线上平台,促动多元媒体形式的深度融合,合力营造活动氛围和舆论声势。35支校级重点队共形成新闻稿153篇,长微博757篇,微博话题浏览量17.2万。在校外,师大青年的实践活动也纷纷见诸报端:“河北师大大学生深入寻访菌乡:用专业实践助力发展”、“河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教授外语助力崇礼冬奥”,“河北师大学生走访家庭帮扶教育暑期实践见真情”……石家庄日报、燕赵都市报、新华网等30多家媒体对我校师生的实践情况进行了深入报道。校内外共同汇聚发出“师大青年服务社会”的时代声音。

近年来,校团委紧紧围绕“实践育人”的根本宗旨,引导广大师生们在基层土壤中放眼社会现实、体察民生民情、把脉时代发展。我校每年参与社会实践的总人数均突破一万人,实践队总数也呈持续上涨态势,学校连续多年被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真正把“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打造成为我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服务基层、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




(供稿:校团委)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630号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邮编:05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