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
当前位置:首页>>师德师风

找准聚焦点 三箭齐发力——河北师范大学驻村工作队纪实 

发布时间:2018-03-05 浏览次数:0

河北师范大学驻宣化区崞村镇辛家庄村、水泉村和黄家梁村工作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注重培育团队精神,紧紧抓住问题导向,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有任务,形成同心同力同向聚焦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凝聚“向心力”驱动红色引擎,提升队伍素质

河北师范大学驻辛家庄村工作队强化“红色引领”,坚持当好党建工作指导员、村级矛盾调解员。党课“不造盆景”培训“落地生根”。驻村伊始,工作队结合贫困村现状,以党组织生活为载体,定期召集5名村干部、17名在村党员和25名村民代表进行集体学习,确保融入日常的“两学一做”必修课,让大家思想上补课,精神上补钙。围绕“七一”党建日,工作队合理安排农闲时间,组织在村党员召开生活会,有针对性地讲授专题党课3次。在入户走访时,他们了解到村“两委”的矛盾多年来严重制约了村级建设和发展。第一书记王新平找到村干部,用真心、动真情,先后谈心谈话百余次。他坚持直面问题、入脑入心,化解班子矛盾。同时,工作队转化资源优势,在宣化区建立了河北师大顶岗实习基地,实施教师置换培训计划,并且推出河北师大“教授筑梦团”送教活动,9个学科的专家教授分别为全区500多名中学教师开展义务培训指导。善做“幕后英雄”常设“草根讲堂”。河北师范大学驻水泉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苏玉民说: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一驻村他就明确了“建强村‘两委’、依靠村‘两委’、稳定群众基础的帮扶思路。水泉村党支部曾经是宣化区后进党支部,工作队采取一是建立与村“两委”合署办公机制的措施,制定完善《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联席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帮助村干部分析党务、研判村务,为贫困村土地确权、危房改造、修路补偿、垃圾清理、新肥料推介、农资采购、春季防火、夏季防洪、低保清理9项常规性工作出谋划策,为后进支部转化发挥了积极导向作用,着力树立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履职形象。二是定期开设《水泉村村民大讲堂》,邀请村里公信度高、服务能力强的村民和模范家庭代表现身说法。2017年4月,工作队量身打造,举办了“感动水泉年度人物颁奖”活动,29位村民分别获得“致富能人”“劳动能手”等奖项的表彰。83岁退伍老兵赵亮激动地说:“自从工作队来了后,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思想变了,有活力了,不像过去那样只靠政府救济了”。

发挥“创造力”推进产业项目,提高集体经济

河北师范大学驻水泉村工作队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抓载体、搭平台、强推进。培育“红色头雁”催生共富效应。工作队着眼致富带头人,立足“群众信得过、致富有本事、带富有能力”的原则,从党员和青壮年中选拔培育。村民刘师几年来做建材生意先行致富且又是市人大代表,于是工作队多次联系沟通,希望他传帮带,引领村民共同致富。经思想动员,刘师投资800万元,将村里砖厂的传统工艺进行产业升级,并且采取多种措施帮助80位村民在砖厂就业,免除了外出务工的奔波。突出“品牌特色”强化造血功能。在帮扶措施上,工作队立足“输血”与“造血”联动,他们将跑办的100万元扶贫资金先期投入到专业合作社,确保200个贫困户每年获得10%的股金分红。围绕水泉村传统农作物的资源优势,他们动脑筋、想办法,与“石家庄河北厚勤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农产品深加工协议,着力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水泉珍米”。目前,已接受企业定单100万元,每户可增收3000元以上,100户种植户受益。瞄准“增收项目”弥补经济短板。工作队努力挖掘集体收入增长点,利用太阳能资源发展光伏项目。在与村“两委”认真协商后,协同专业人员实地考察,决定利用村3000平米的公共场地,投资建设300千瓦发电项目,可直接带动60户贫困户脱贫,每户可增收3000元。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跑办中。

河北师范大学驻黄家梁村工作队了解到,该村村民多年来主要靠种植传统玉米维持生活,收入微薄。第一书记赵德勇认真调研后决定,改变传统方式,调整种植结构。“订单式”种植与“跟踪式”服务。他带领队员数次考察周边种植区域,到种子公司审验种子品质,与村“两委”认真商议、向村民征询意见,最终与宣化区利康富硒畜牧公司签订了青贮玉米收购协议。为规避市场风险,引导种植户采取“订单式”种植,邀请农业专家指导科学施肥,每亩可增收300元以上,43户种植户获益。工作队全包式负责联系后期的收割、粉碎和运输。“一站式”合作与“三金式”帮扶。驻黄家梁村工作队努力协商龙头企业——利康公司,在与村“两委”达成一致后,以党支部+贫困户+企业三方股份合作模式签订奶牛养殖协议。随后,他们争取到派出单位和金融机构的技术保障与资金支持,企业一期投资97万元,对参与养殖项目的52户贫困户实行定期分红;按照协议,公司每年的用工招聘优先选择该村村民;由利康公司牵头承包村内200余亩荒地,定期向村委会缴纳租金。为此,工作队打造出黄家梁村“一地生三金”的帮扶模式。

强化“牵引力”实施基础建设,提速脱贫步伐

河北师范大学驻黄家梁村工作队驻村后发现,全村只有一个修建于1985年的取水点,群众常因水量少取水困难而多次上访。“走心”帮扶惠民生。工作队积极联系跑办,下大力解决了群众的民生难题,最终实施了自来水入户工程;安装了30盏太阳能路灯,完成了村路亮化;争取到革命老区财政转移道路修建项目,投入140万元实施2.9公里的村路和8公里的巷道硬化;帮助群众改善生活环境,翻修老旧戏台,硬化文化广场;用自己的工作经费帮助村集体购置脱粒机和电机,成立了小型加工厂。目前,2017年安全饮水提升工程、种养殖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即将建设施工。“暖心”帮扶解民忧。河北师范大学驻辛家庄村第一书记王新平常说:“只有把感情投入到村,群众才能对你产生感情”。辛家庄村有一条约700米西邻112国道且出入村最近的土路,26年来无法通行。工作队抓住国道拓宽修建的时机,与施工方沟通“借土垫路”,加宽两道深沟至9米,增高近6米,转运2500土方,节省资金20多万元畅通了道路;他们垫资5000元购买了输水软管、除锈剂,将6年不用的地下管道上水阀门进行锈渍清除,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水浇地难题;在此基础上,实施完成了全村自来水入户工程;利用社会力量捐助的2万元资金修缮了村委会办公用房;争取到危房修缮补贴46万,为55户村民实施了危房改建工程;为贫困村安装太阳能路灯26盏。

(原载张家口市精准脱贫干部驻村工作简报,2017年 6月12日第60期。)

(供稿: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630号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邮编:05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