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首页>>先进典型

【一日一星】视教学为生命的孙秀昌老师

发布时间:2018-11-30 浏览次数:0

他是“生命化”教育理念的践行者,是视教学为生命的杏坛园丁。他就是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秀昌。

孙秀昌2006年7月自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毕业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多年的行政工作,开始走上讲坛,成为文艺理论教研室一名教师。他决心将自己的后半生托付给学术,托付给三尺讲坛。自从他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心中种下一颗火种,要让“生命化”教育理念撒向杏坛,照亮青年学子的心灵,让他们从心底认识到教育是值得以生命相托的事业!

践履“生命化”教育理念,视学生为主体,视教学为生命。走上讲台的他,不管自己的学生是在校的博士、硕士、本科生,还是函授、阿里班,亦或国培的学员,他讲授的各门课程都能做到因材施教,自觉地将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存在方式,把一线教学视为可以用生命相托的事业,把主要的精力倾注到教学活动之中。他自觉践履“生命化教育”理念,把教学活动视为以生命烛引生命的过程,把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生命视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三个层面,探索出了一条以生命化课堂为依托的教学途径。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我在三尺讲台上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归宿,上课成为我人生的节日,尽管平时的教学任务颇为繁重,但是内心里始终是快乐的!”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生命化”教育已在文艺理论课堂上逐渐生根、发芽。在他的启领下,不少学生作相关的课程论文、毕业论文,考取文艺学的硕士、博士,许多学生毕业后也走上了讲台,继续将“生命化”的教育理念,薪火相传。

以研究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研究,全面提升专业研究与教育研究水平。他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思考美学与教育的根本问题,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存在主义美学、先秦美学、生命化教育。多年来,他主动结合课堂教学从事学术研究,并将学术研究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比如,为了保证省级精品课“美学概论”的教学质量,系统研读了中西美学史上有代表性的经典文献,以自出机杼的“美是一种生命的形式”为立论底据,就“审美形态”这一学域撰写出近20万字的文稿,经删减后,将其中的近9万字写入这门课的配套教材《美学》之中,并就“优美”“崇高”“悲剧”“荒诞”等具体的审美形态发表了《优美与可爱——一种对西方美学中优美与可爱之关联的探讨》《孔子时代“道”对“命”的超越与“崇高”意识的诞生》《康德“崇高”范畴解读》等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两篇被大人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在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配合“先秦美学研究”这门课的课堂教学,重点对孔子与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主持了河北省社科基金、教育厅人文社科相关课题,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20多篇。这些研究,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也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增进沟通, 严格要求,把指导好所带与所教的学生视为教师的天职。关心学生的成长,主动与所指导的研究生、本科生交流,定期召集大家进行专题研讨,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人生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学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的过程,师生间的交流不能只限于课堂。很多时候,学生们更希望能在课下与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多年来,出于教师的天职意识,他耐心解答学生们的提问。有一天晚上9点多,一位学生来电话,告知有些心事在电话中说不清楚,希望面谈。次日上午,他便专程赶到学校,与那位学生面对面交谈了整整三个小时,终于解开了学生的心结。电话、邮件更是孙老师指导学生的常态化方式。近年来,孙老师与学生对话的函件文字已达十万余言。

坚持践行“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孙秀昌老师,赢得了学生的敬仰,也赢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他先后获得学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管理工作者和河北师范大学先进工作者、河北师范大学卓越教师等荣誉称号。

(供稿:文学院,撰稿:毕日生;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630号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邮编:05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