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创建动态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开展“行走的国情教育”课程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4-22 浏览次数:0

【编者按】2018年,教育部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在“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方面提出“来华留学生应当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中国国情和文化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2019年,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面向不同层次和类别留学生开设了必修课《中国文化》(中文授课)、《中国概况》(英文授课),同时通过承办留学基金委“感知中国”等活动,构建面向来华留学生的国情教育体系。5年来,相关课程和活动以多种形式让来华留学生认识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已成为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和开展知华友华教育的有效载体。2024年,学院将继续尝试教育创新,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河北故事”。


2024年,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着眼“推动中外学生教育融合”,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实践,将留学生国情教育与大思政统筹安排。春季学期伊始,学院以“课程+实践”的形式精心打造“行走的国情课堂”系列活动,带领国际学生读懂真实的中国,全面理解“立体的“中国。


新学期,在张玮老师讲授的《理解当代中国》课堂上,留学生们已经学习和了解了“中国梦”“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划时代的教育变革”“乡村振兴之路”等内容。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4月17日,二十余名国际学生在张玮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位于数学科学学院的河北省数字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开启了本学期首次“行走的国情课堂”课程实践活动。中心王永刚老师向外国留学生介绍中心概况,详细解释如何利用数字科技为河北省教育发展服务。学生们认真倾听,并对教育中的AR技术应用表现出浓厚兴趣。同学们亲眼见到了课文中提及的“河北师范大学AR实验室”,身临其境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划时代变革。中心讲解员从“智慧校园”板块讲起,以校园车辆识别系统和车辆精准停放系统技术为例,向同学展示无处不在的AR技术。同学们还了解了AR技术在化学、物理、地理等学科教学方面的应用,并充满好奇地纷纷动手实践,对AR教学技术的应用发出阵阵赞叹。


留学生纷纷赞叹中国数字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速度。他们表示,向世界呈现一个更真实、立体的中国,是作为中外友好青年使者的天然使命。


(来源: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部)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630号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邮编:050024